名老中医、首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
国医大师工作室
抑郁症如同一场悄无声息的 “心灵感冒”,不仅影响情绪状态,更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科学管理日常起居、情绪波动和社交互动,是辅助治疗的重要环节。作为抑郁症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到位呢?这边就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付国兵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抑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付国兵医生怎么样?治疗抑郁症这种疾病效果好不好?
付国兵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现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委、北京中医管理局中医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市推拿科诊疗中心负责人、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针灸推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付国兵医生善于运用“振腹推拿”疗法治疗头晕、失眠、焦虑、抑郁、糖尿病、胆囊炎、胃脘痛、痛经、尿失禁、阳痿、早泄等疾病;运用“宫廷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四肢关节损伤等。
付国兵医生表示出现抑郁症一定要及时调整,仅仅是寻求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自我情绪管理,生活习惯,社交等诸多方面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日常生活中主要要注意如下几点:
情绪管理:允许波动,拒绝 “情绪绑架”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如同易碎的玻璃,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低谷。首先要学会接纳情绪的自然起伏,不必因偶尔的低落而自我否定,告诉自己 “情绪有波动是正常的,这并不代表治疗失败”。当负面情绪来袭时,可尝试 “情绪暂停法”:立刻停下手中的事,通过深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平复生理反应,再用书写或录音的方式记录情绪触发点,避免被情绪淹没。
生活习惯:构建规律的 “心理安全网”
紊乱的生活节奏会加剧抑郁症的恶性循环,而规律的作息能为身心提供稳定感。建议制定可视化的日常计划表,从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开始,即使周末也尽量保持相近的作息。睡眠对抑郁症患者尤为重要,睡前 1 小时应远离电子屏幕,可通过温水泡脚、听白噪音或阅读纸质书助眠,避免因失眠加重焦虑情绪。
社交与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社交退缩,但完全封闭自己会加重孤独感。建议从 “轻度社交” 开始尝试,比如和信任的亲友进行简短通话、参加小型兴趣小组等,不必强迫自己融入热闹场合。在社交中要学会 “坦诚表达需求”,比如告诉对方 “我今天状态不太好,可能话比较少,但有你陪伴我很安心”,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负担。
治疗配合:信任专业,警惕复发信号
日常护理不能替代专业治疗,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或接受心理治疗。抗抑郁药物需持续服用一定周期才能发挥效果,切勿因短期内未见改善而擅自停药;心理治疗中要主动与咨询师沟通感受,共同调整治疗方案。家属应协助患者记录情绪变化和药物反应,在复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参考。
抑郁症的日常管理,本质上是一场与自己的温柔相处。不必追求 “快速痊愈”,也不必因暂时的困难而苛责自己。就像培育一株受伤的植物,需要耐心浇水、适度光照、细心呵护,时间终将带来生机。当你感到力不从心时,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走向康复的勇敢一步 —— 无论是专业医生的指导、亲友的陪伴,还是自我关怀的坚持,都在为心灵的痊愈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