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首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
国医大师工作室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被过度的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困扰,日常生活也会受到诸多影响。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一些细节,采取恰当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这边就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赵晓东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焦虑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晓东医生如何?治疗焦虑症效果怎么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保健养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脑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养生指南》杂志编委会编委、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晓东医生善于睡眠障碍(失眠症)、抑郁、焦虑、老年心脑血管病、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头痛、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骨质疏松。
赵晓东医生表示焦虑症其实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相关问题,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尽快恢复到一个健康的水平。
在饮食方面,要格外留意食物对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影响。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是关键,像咖啡、浓茶、酒精等,它们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情绪更加亢奋或紧张,加重焦虑感。同时,要保持饮食的均衡与规律,按时进餐,避免因饥饿或暴饮暴食引发身体的不适,进而影响情绪稳定。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为情绪稳定提供基础。
作息规律对焦虑症患者来说同样重要。建立稳定的生物钟,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过度熬夜或赖床。良好的睡眠能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减轻疲劳感,从而降低焦虑发作的可能性。如果存在失眠问题,可以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活动,比如泡热水澡、听轻柔的音乐、阅读轻松的书籍等,帮助自己平静下来,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情绪管理是焦虑症患者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焦虑情绪出现时,不要急于否定或逃避,试着去感受它,理解它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比如向信任的人倾诉、写日记、进行适当的运动等。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像散步、慢跑、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释放压力,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愉悦激素,缓解焦虑情绪。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练习、冥想等,在感到焦虑时及时运用,帮助自己平复心情。
在社交与生活节奏方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避免过度社交或独处,过度社交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疲惫和压力过大,而长期独处又可能加重孤独感和焦虑感。可以选择与少数几个相处舒适的人保持联系,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且强度适中的社交活动。同时,不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任务,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焦虑发作。学会适当放慢生活节奏,给自己留出一些空闲时间,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轻松和愉悦的事情。
另外,焦虑症患者还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诊。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药物治疗在很多时候能有效控制症状。同时,定期与心理医生或咨询师沟通,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这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应对焦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如果发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问题,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焦虑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从饮食、作息、情绪、社交以及治疗配合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照顾自己,逐步缓解症状,更好地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