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首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
国医大师工作室
抑郁症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心理疾病,而是生物遗传、神经生化、心理特质与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复杂性使得每个人的发病机制都可能存在差异,也让抑郁症的防治成为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一般情况下抑郁症这种疾病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边就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李方洁医生为大家科普一下抑郁症这种疾病都是如何形成的,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抑郁症这种疾病。
李方洁医生如何调理抑郁症效果怎么样?
李方洁,首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博士、心内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特聘专家,路志正国医大师亲传弟子;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文化健康学会女性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中国心电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电散点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方洁善于中西医结合诊疗“双心疾病”,如心悸失眠、顽固失眠、焦虑抑郁,及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李方洁医生表示抑郁症这种疾病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生物层面的原因当然也有情绪方面的原因,具体主要是下面几个因素所导致的。
生物学层面的潜在根基
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其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 2-3 倍。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患有抑郁症,个体患病概率可达到 10%-15%,而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仅为 3%-5%。这种遗传倾向性并非意味着一定会患病,而是增加了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
心理特质的叠加影响
性格特质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心理基础。具有高神经质人格的人,往往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反应更为强烈和持久。这类人对自身和环境的评价较为消极,遇到挫折时容易归因于自身的缺陷,且认为困境难以改变,这种认知模式会不断强化负面情绪,最终可能诱发抑郁症。
社会环境的触发与加剧
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是抑郁症的常见触发因素。失去至亲、婚姻破裂、失业、重大疾病等负性事件,会打破个体原有的心理平衡,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如果这些压力持续存在或个体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就可能逐渐发展为抑郁症。例如,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中,个体的心理资源会不断消耗,情绪调节能力下降,进而出现抑郁症状。
多因素的动态交互作用
抑郁症的形成并非上述因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它们之间动态交互的结果。例如,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早期不良经历的影响下形成了消极的认知模式,当遇到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就更容易出现神经生化失衡,进而表现出抑郁症状。而且,抑郁症一旦发生,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形成新的压力源,进一步加重病情。
总之,抑郁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抑郁症,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